-
1946年的义乌,真是个跟现在截然不同的地方。那时候,全县就只有佛堂镇和稠城镇这两个镇,剩下的地方,全是划成了几十个乡。别看一个乡听起来挺大,其实就像现在的农村,一走几步路就到了下一个乡。最有意思的是,那个年代乡的名字和驻地经常对不上,比如说名字叫这个乡,实际办公点可能还在隔壁村,这种事情一点都不少见。
当年,乡划得多,面积小,人还不多,大家熟门熟路地串门,比现在方便多了。街头巷尾的生活气息特别浓,左邻右舍的关系也比现在更紧密。小孩们在田埂上撒丫子乱跑,大人们忙着种地,谁家有点新鲜事,消息一传十、十传百,一下午工夫全乡都知道了。
后来,改革开放给了义乌一个大机会,镇乡调整一拨接着一拨,小乡小镇慢慢合并,老名字越来越少,新的城区、社区悄然取代了原来的乡村模样。义乌一路发展成如今的大城市,规模大了,布局整齐了,但老义乌人的心里,还是常常会想起当年那个满是土路和小乡的温暖家园。举报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