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月11日义乌行,美国记者现场提问,义乌摊主直面“美国建小商品城”忧虑

义乌 更新于:2025-07-28 01:24
  • 随意而安
    4月11日,一位美国记者挤进义乌国际商贸城,举着手机问摊主:“你们怕不怕美国自己建小商品城?”卖文具的姑娘眼皮都没抬,直接甩了句“Never!”当场把记者整懵圈——人家可不是瞎吹牛,这底气藏在义乌30万中小企业织成的“产业天网”里呢!

    4月11号那天,有个美国记者硬挤进了义乌国际商贸城,举着手机就朝摊主开问:“你们怕不怕美国自个儿也搞个小商品城?”卖文具的妹子头都没抬,干脆利落来了句“门儿都没有!”,直接把记者给整得一脸懵。这可不是瞎自信,人家背后靠着的是义乌30万中小企业组成的“产业大军”呢。这儿每件小玩意儿背后,都有一张全国范围的“合作地图”。

    在义乌,一支铅笔都能拆成12道工序,分布在20个村子的小作坊里,笔芯、木头、橡皮头啥的,各有各的产地,最后在义乌来个“大集合”。这种“全国零件+义乌组装”的路子,其他国家想学都学不来。有人打趣说:“美国想建小商品城?那得先把200万家中小企业塞进一个县城才行。”虽说一支铅笔才赚5厘钱,但订单一来就是集装箱级别的,数量多到吓人。

    不管哪个国家办奥运会,义乌总能火一把。商贸城里头,26大类、210多万种商品,看得人眼花缭乱,一天时间连十分之一的店都逛不完。美国最难模仿的,就是义乌这既便宜质量又好的劲儿。更深层的原因,是那30万中小企业家“不信邪、爱较劲”的劲儿。就凭这股子精神,义乌从“路边摊”变成了“世界超市”,以后还得继续书写它的传奇故事呢。

    举报

你的回答

单击“发布您的答案”,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