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家有只小西米
![]()
为什么能够迅速崛起?
因为义乌以前阔过,而且大多数时间都比邻居阔!!
义乌以前到底穷不穷?穷还是富是相对而言的,最基本最简单的一个方式就是和周边的邻居比一比。很多人都觉得义乌改革开放之前是很穷的,主要是和金华市区比。但把时间的尺度再拉长,你就会发现与周边邻居相比,义乌穷的时间其实很短。
建国初,义乌与兰溪是乙等县,而府治金华县则是丙等县。义乌市什么时候变穷的呢?主要是在禁商之后,什么时候开始禁商的,当然是割资本主义尾巴的计划经济时代。其实义乌在经济最弱的时候,也排在浙中地区老三老四的位置。这个时间对一个普通人来说是很久了,但对一个城市来说却是很短暂的。由于义乌的历史低谷离得比较近,以至于有些人误以为,义乌一直都很穷。
那么古代的义务经济怎么样呢?
义乌宋代开始,就有火腿红糖南枣三大贡品产业。注意火腿,你们所熟知的金华火腿,那是义乌县宋代的贡品,尊义乌名将宗泽为祖师爷。火腿产业,从义乌蔓延到东阳浦江兰溪甚至衢州等地。但作为贡品火腿一直在义乌,火腿造就了义乌大部分巨商富贾,义乌这些著名古建筑,如黄山八面厅的主人就是做火腿生意的。义乌火腿的从业人员相当多,30年代的民国,仅廿三里就有注册资金4000大洋以上的火腿生产商30余家。
义乌红糖产业,是带动鸡毛换糖的基础。在义乌县志当中,记载了元代一批穆斯林官员,这些官员的主要职责是收购转销义乌的红糖。红糖产业带动下游糖的制品,著名的如姜糖姜茶梨膏糖等,为鸡毛换糖奠定产业基础,扩大的义乌的产业辐射。当然南蜜枣,是义乌糖产业进一步延伸的典型代表。
义乌作为浙中母县,三国以前一直都是区域政治文化经济中心。东吴割据势力,为了削弱在义乌境内的东汉贵族势力,主要是打击义阳王刘辉与乡侯杨茂家族,将乌伤强行分出长山、汉宁、永康三县。义乌失去政治中心,是因为义乌是汉朝贵族聚集地,成为新政权的打击对象。
乌伤尽管失去政治中心,但经济文化中心依然在义乌境内,刘辉杨茂骆统家族,以及后来的东晋王氏等还是继续聚居义乌境内。原因是义乌风水稳定,长山县尽管拿到政治中心地位,但依然是落后的洪涝灾害地。也正因为是洪涝灾害地,所以当时金华一带的自耕农很少,多数为官田。由于官田多,南北朝时金华自然成为府兵驻地,有大量充军发配人员开垦种植官田,这也是金华一直成“府城”的根本原因,一直到改革开放后,金华还有劳改农场,官田确实多。
放到一个更大的时间尺度,义乌经济一直是排在区域前列的,还有一个重要的佐证就是文化名人的数量和质量。就整个浙中地区而言,义乌的文化名人是最多的,从傅大士骆宾王到宗泽黄晋朱丹溪到今天的陈望道吴晗,很多都是在当时或者某个领域独领风骚的人物。这些名人的背后,是强大的经济支撑。
义乌为什么会一直相对富裕?
因为义乌独特的地理位置,义乌风水稳定,洪涝灾害少是一个基本前提。其次地处浙江中心分水地,沿义乌江南下到衢州,沿浦阳江北上可到杭州,绍兴,嘉兴。义乌北宋就开始游商记载了,游商盛行了1000多年。所谓的义乌兵根本不是矿工,而是游商背后的商帮,是古代准军事化的安保组织。这种商业文明,遇到改革开放的春风,自然焕发出新的力量,造就义乌新的辉煌。